构成叙事与视觉的基础是镜头,在影片的视觉链环中,镜头是最基本的单位。正是由于镜头和镜头段落的存在,才有了场景的构成,同样是由于镜头的不同组合,才形成了影片的情节、气氛、意义与观念。

 


按照镜头画面的作用与功能,电影创作中的镜头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1.关系镜头


关系镜头又可以被称为场景主镜头、交待镜头或整体镜头。关系镜头一般是以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为主。在常规电影中,这类镜头使用的频率一般仅占全部剪接镜头的59%~10%。


关系镜头的作用十分明确:交待场景中的时间、环境、地点、气氛、事件、角色、角色关系及规模,表现角色与环境的关系、角色的动作过程及结果。同时,关系镜头还可以造成视觉舒缓、强调环境的意境。在镜头排列中,可以强调景物的造型效果,场景的写意功能,造成视觉的停顿、节奏的间歇。


关系镜头的画面由于景别的缘故,本身就要注意绘画性,构图要十分注重空间表达及点、线、面的关系,要注重光影的利用和色彩的突出,力求表达出画面的写意功能。


关系镜头在全片镜头中的比例一旦超过5%,就会使影片的叙事风格、视觉风格发生变化,影片的视觉节奏会舒缓下来,而且更具有表意功能。中国影片《黄土地》的关系镜头就超过了20%,这使影片在视觉上、景别上、构图上更具有写意效果,更符合影片主题的规定性。如果影片中关系镜头数量比例较小,则会走向另外一种极端。


2.动作镜头


动作镜头又称为局部镜头、叙事镜头。动作镜头的景别往往以中景及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为主。这类镜头在常规电影中的使用频率,一般占全部剪接镜头的60%~80%。


动作镜头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表情、对话、反应,强调人物动作及动作过程、动作细节、动作方式、动作结果等,表现具体交流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动作镜头由于使用中、近景别以及观众很容易辨别出角色动作的缘故,因此主要用于表现角色表情与动作。镜头排列中对叙事基础(对话)、叙事重点(动作细节)、叙事渲染(动作方式)都有强化作用。


动作镜头在全片镜头中的比例一旦超过(或少于)60%,会使影片风格更具有纪实特征(或非纪实特征)。在美国影片《天生杀人狂》中,由于这一类镜头被较多运用,在视觉上就更显真实,更具纪实效果。


对动作镜头的设计,要更多地从角色的对话、表情、动作这三点出发,因为这三方面直接影响到影片的叙事与风格是简单表现还是复杂表现。


3.渲染镜头


渲染镜头又称为空镜头(大部分是有较少人物的景物镜头和环境镜头)。渲染镜头的景别并没有特殊的规定性,完全取决于镜头内容的要求和前后剪接镜头视觉上的变化要求。因此,渲染镜头的景别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这类镜头的使用频率占全部剪接镜头的5%~10%。


渲染镜头的任务,就是要在镜头排列和并列中起到对叙事本体、影片场景、动作及主题的暗示、渲染、象征、夸张、比喻、拟人、强调、类比等作用。渲染镜头使用较多,必然会在视觉上减弱叙事效果,增加情绪效果和写意效果。它类似于文学写作中的细节描写,更能引起人们在视觉上对主体的关注,在叙事上加强了对情感的宣泄。


渲染镜头在全片镜头中的比例一旦超过5%,就会使影片更具写意风格,更具情感效果,更加意念化。宫崎峻的《梦幻街少女》、李成江的《美丽密语》中就大量使用了这类镜头,这对影片主题表达和导演意念的体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渲染镜头的使用有一定的原则。镜头之景必须是与本场戏的场景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景物,强调画面空间存在的合理性与它的间接性。这类镜头的构图要更具绘画性效果,更具美感形式,画面色彩要更具写意性,光线效果更为鲜明,角度、构图更具形式感。实际上,这类镜头的使用,导演更多的是用来调整叙事、调整情绪、调整视觉、强调风格的。


在创作中,无数镜头画面的排列与组合,无非是由关系镜头、动作镜头、渲染镜头这三类镜头组成的。作为导演,应该根据影片的主题场景条件和叙事风格来合理安排这三类镜头的比例,并应在从制作到剪接的过程中,注重三类镜头的有序交错排列,否则在视觉上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剪接中,应特别防止同类镜头的大量并列使用,因为这既不符合视觉规律,又不利于主题与叙事的表达。


镜头的这种类型划分,是从读解影片和研究角度上给予的定性。在实际创作中,有的镜头很难在功能上、作用上、任务上分得那么细。所以,类型的划分只是提醒我们在组构每一个镜头时,更多地强化镜头的单一功能,完善镜头的视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