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教会你剪辑师的导演思维丨剪辑
文章类型: 专家问答 | 2021-10-22 | 阅读(3831)导演是影视剧的灵魂,影视剧作品的工作开展需要导演的运作,导演自身的思维直接决定了影视剧的风格以及作品结果的好坏。因此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导演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之一。你要是怀揣着导演的思维角度去剪辑,那么可以说你的剪辑作品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导演是影视剧的灵魂,影视剧作品的工作开展需要导演的运作,导演自身的思维直接决定了影视剧的风格以及作品结果的好坏。因此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导演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之一。你要是怀揣着导演的思维角度去剪辑,那么可以说你的剪辑作品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下面就结合影片实例去从导演角度去分析剪辑,这其中包括一部影片中的景别、角度、人物对话以及空间。
一、导演思维理解:景别
有行业基础的人对于景别,肯定很熟知,远、全、中、近、特五个景别、现在也延伸出了很多景别的划分、但在这里我建议如果大家通过了解导演角度去理解视听语言的景别的话、那5个景别足够了,剩下延伸出的景别、那是摄影需要用的,导演通过景别的设置来服务于剧中的人物。下面主要讲讲导演角度理解景别。
1. 远景、景观、呈现出场景宏大(造势)
首先运用远景景别,拍摄范围广、拍摄难度较大。并不是叙事类的景别,主要要以呈现环境的风格。
2. 全景、人和空间的关系(场景突出更明显/位置远/有距离感)
人物全景:当把人物从头到脚全部展露,但是人物占据空间较小的部分。主要突出一个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空间可以格格不入,是相对主观性的内容。
建筑全景:具有指向性的内容,例如天安门,是摄影师可以给拍全的景别,而大海这样的摄影师是无法拍全的。
3. 中景、叙事镜头、人物及环境(常用做过渡镜头、转折、介绍使用)(人物对话多为中景)
人物中景是最常用做过度镜头使用,中景也可以作为人物情绪的转接。
4. 近景、刻画人物内心、(内心外化)
内心外化:人物的快乐,伤心,难过。剪辑师需要通过视听来表达出来。近景景别剪辑师会想象到人物内心的情绪。
5. 特写、最具悬念镜头(放大、强调、渲染、视觉重音)(特写不要乱用,刻画重点内容用)
二、导演思维理解:角度
这里所说的这个角度,讲述的不是拍摄角度,而是利用角度展示影片中人物关系的应用角度决定了谁在看影片(是主观、还是客观)
短片《一个人的乐队》中的角度
主观视角:视角相当于有疏离感在看,也是我们常说的过肩拍。
在短片《一个人的乐队》中的主观视角,用来表达两个人物的关系不是很好的时候。
主观视点:剧中人物直接看(相对较近)
随着人物关系的逐渐密切,由主观视角镜头变成主观视点镜头,小女孩注视着小提琴,证明了她更喜欢小提琴,同时解释了短片最后小女孩用小提琴演奏。
客观视点:以摄像机角度看(客观记录)
因此,在拍摄人物对话的时摄影师会拍摄很多角度,但并不是所有的拍摄内容都会选取,而是看你从那些镜头中可以体现人物关系的镜头。
三、导演思维理解:对话
对话戏如何处理,首先要理解对话在讲什么。对话在讲述人物关系,两人讨论的话基本在谈论另外一个人那对话的形式只是基于正反打么?常见的对话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所以欣赏一下优秀的电影中的对话镜头安排。
1.影片《钢的琴》中的对话戏
在影片《钢的琴》中片头的一组镜头中,这里的对话并不是正反打,首先是直视观众,为什么要这么拍,首先俩个人的眼神没有任何交流,之后的对白也印证了两人要离婚的事实。
两位在服装上的装扮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冲突,男主穿着比较不修边幅,而旁边女子着装也甚为得体,与二人身后的背景(左边破烂的屋顶和右边整齐的屋顶)交相呼应。导演已经用场景做出了一个对比。
关键要看镜头是在哪里切开的,下面这个镜头分别讲述的是二人的价值观。因此从同一个画面分别切到二人各自的画面。
2.影片《四月物语》中的对话戏
如何表达没有存在感的对话效果呢,这里导演巧妙的将女主不放置在画面中,进行对话演绎。观众通过姐姐递包,和她的对话知道对面是有这样的一个人的。
后面列车开动,女孩的手搭在列车车窗上,表现了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女主内向不善交际的性格。
四、导演思维理解:空间
空间可以极大的省略你的画面时间,可以在不耽误你画面时长的时间,还能延展出新的内容以及发现。导演对于空间的调度是非常考验导演的逻辑性的,空间也是服务片中的人物。
空间又分为,真实空间与非真实空间。
真实空间:也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空间,而非真实空间:只存在于影片中的非真实空间通过蒙太奇组接产生新的时空,两个及多个时空并置。例如:梦、幻想、回忆、幻觉、潜意识、等等。剪辑师在剪辑这种真实空间和非真实空间的时候需要注意:在拍摄之前需要构思好内容,故事内容需要和空间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