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白皮书:高端技术岗需求大,Java工程师受热捧
文章类型: 热榜新闻 | 2021-08-16 | 阅读(7388)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软件产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4月23日,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发布了《关键软件领域人才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软件产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4月23日,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发布了《关键软件领域人才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呈稳中向好运行态势,软件从业人员规模稳步增长。但相比于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价值体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薪资数据来看,发达国家软件产业平均薪资待遇显著高于我国。其中,美国平均薪资约为我国平均薪资的3倍。从人才支撑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重视建设科技园区,共建研究中心、科研承包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将达12.8万亿元,软件行业人才总需求将达890万人,新增人才缺口达192万人。其中,关键软件领域新增人才缺口将达到83万人。
边界正在被打破,软件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
何为关键软件领域?白皮书指出,关键软件领域主要包括五大类: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其中,行业应用软件是指重点行业应用的各类软件,如金融行业软件、通信行业软件等。而新型平台软件则是指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平台软件,主要包括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等。
随着新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软件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催生出多样化的技术人才需求,进一步牵引政策、资本等各类资源向关键软件领域人才培养倾斜。另一方面,软件人才培养也面临进一步的突破,如软件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加剧,理论教材与实训案例日益滞后于现实技术的发展等。
除此之外,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推动跨领域技术产品创新、业务流程重构以产业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在加速软件人才向融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软件人才涉足的行业领域日益增多、边界不断模糊。
白皮书指出,一些跨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创新日益需要融合型、综合性软件人才,不仅要求软件人才充分掌握软件方面的知识技能,还需全面熟悉其他行业的知识架构和业务逻辑。而新模式、新业态的持续涌现也加速软件人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且不同业态模式的快速迭代进一步要求人才具备更高适应性、更快应变力。
高端技术岗需求大,Java工程师受热捧
当前,软件产业从业队伍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近五年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增速总体保持在5%左右,高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速(2016年除外)。人均业务收入稳中有升,总体保持10%左右,2019年人均实现业务收入达106.6万元。其中,关键软件领域从业人员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从2017年的2%增长至2019年的5.9%,占软件产业人员规模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
从人才供给地区来看,华东地区软件人才供给超三分之一,占比达37.2%,成为软件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华北地区软件人才供给达22.7%,华南地区软件人才供给为19.6%。
具体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基于科技创新能力高度汇聚人才,杭州、南京依托互联网发展快速吸引人才,成都、西安凭借政策洼地和特色产业需求成为西部地区软件人才的主要聚集地。
另从热招岗位来看,招聘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为Java工程师。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数据,当前软件就业市场对Java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技术/研发经理等人才的需求量大。简历投递最多的是Java工程师岗位,其次是测试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
此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产业求职指南》也显示,软件研发岗位作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基本盘,人才需求较大。一些核心岗位的招聘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如人工智能岗位,不仅高薪且处于竞争洼地。而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web前端等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通用技术人才,有着稳定的需求基础,但相应存量人才也较为庞大,因而竞争激烈。
此外,白皮书还对我国软件人才的受教育情况以及院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调研统计。在学历分布方面,本科生为当前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占比达64.9%,硕士生和大专生占比分别为18.5%、14.3%,人才学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D字型”形态。
在专业分布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自动化等专业。而在就业方面,超半数软件专业相关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岗位相关度水平较高。
不过,白皮书也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我国关键软件领域人才发展问题。从供给侧来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我国软件人才供给模式相对单一,就业模式较为固定。
从需求侧来看,人才要求高,但行业吸引力不足。企业招聘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招不到”;软件行业吸引力不足,导致“留不住”;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用不好”。
从供需匹配来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校企合作大部分仍以院校为主导,校企间用需对接不足,市场导向作用尚未体现,且“双师型”教师资源不充足,与技术演进、需求更新、产业转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