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从电影中删去大段时间后,场景间就会留出沟壑,这就需要做出一个决定。是要简单地让这个沟壑成为硬切,还是尝试对沟壑进行风格化处理,让观众感到更加有趣?你的技艺高低可能让这一过程变成创可贴或是艺术形式。


硬切


在两个场景之间省略的最基本形式是两个事件中间的硬切(或是直切),简单地移除不需要的故事信息。由此产生的连接持续地激发观众,让他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时间和空间已经改变。


这种硬切是否有效取决于两个场景之间美学强度的差异。如果视觉转换足够突然,或者声音音量的改变足够明显,观众就会明白时间发生了变化。


硬切同样使得场景A与场景B之间的二元对立提示观众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例如,黑夜到白天、雨天到晴朗等。


在电影出现早期,场景之间的硬切被认为是让人迷惑的,现在则被看作是标准做法。你可以在电影中使用简单的硬切来桥接所有的场景,也许这已经足够,但你也许想更进一步。


叠化


叠化曾经用于每一个场景连接,如今为了情感表达的瞬间很少使用。叠化是一种软边界,是对冲突的最小化,减慢微节奏,通过其融合性激发一个平和以及沉思的情绪。叠化被用于释放张力,或帮助观众释放情感上的东西。


叠化曾被认为比硬切要更好地用于掩盖一段更长的时间,因此,它可以用来展示几个月的流逝,而不是几个小时。尽管这种做法需要合理化,但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情感性的。你可能希望在情感化低潮中使用叠化让观众放松或者花时间来体验某种情感。


划变与圈入圈出


另一个变化包括划变,其作用的场景连接是需要在维系叠化的流动边界的同时保持速度。连接两个场景的画面与屏幕组成相结合,以此创造出让眼球跟随的流动性运动。


如奥比旺和卢克向右侧走,同时在屏幕左侧,两人骑在摩托上飞行。因为划变和人物同时向右侧移动,从而创造了流动性的运动。注意,划变本身是一个软边界,其作用是将其转变为运动的叠化。


圈出圈入是另一种划变形式,它源自屏幕中央,或者从屏幕外边缘向中央移动。在使用圈出圈入的早期,电影人将屏幕的边缘黑化,对主题创造了一种提亮的效果。曾经在默片时期很受欢迎的圈出圈入如今很少被使用.


当使用划变或圈出圈入时,一个要非常小心的地方是从一个镜头到下一个镜头需要匹配运动和视线移动,这能让转换看起来没有痕迹。


黑场淡出


淡出到黑场是另一种常见的风格,在事件之间形成明显的划分,有效地中止向前的动力从而重新开始,它把观众带出故事。


黑场使得场景A与场景B之间的任何冲突或关联毫无用处,因为它们不再并置,使得它们之间的任何联系断裂。黑色空间成为阻隔在它们之间的一个新的第三场景,它的作用如同舞台幕布。当然不同的是,在黑色空间中,声音或音乐可被用于关联场景。


正式的字幕通常在黑场中使用,以标明新章节的开始,如果要在纪录片和告知事实信息的场景表现一种枯燥、正式的风格,在场景或段落之间淡出到黑场会有不错的效果。


若涉及情感,这种风格就不适用了。在戏剧中过度使用会引起疲劳,我曾经见过很多学生作品在场景之间过度使用黑场。黑场使得观众远离故事,如果你处理过火,观众就想要离座。观众希望在故事世界里有短暂的歇息机会,而不是在他们的幻想之外持续清醒。


电影预告片运用黑场淡出是因为预告片要给你展示的是一系列压缩剧情的迸发。这种闪烁式的效果运用二元对立使得事情在屏幕上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一—内容对应缺乏内容。它在广告中有效,但不适合于更长形式的叙事。